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策划实战>详细内容
市场推广广告投放的进退与判断
作者:王海鹰 时间:2005-7-6 字体:[大] [中] [小]
精锐纵横营销顾问机构总经理\王海鹰
我经常看到广告界人士痛心疾首地批评企业在广告投放上总是优柔寡断、断断续续,以致错失大好时机,从理论上讲,这种批评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广告界人士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魄力,是
一脚踏空,掉到一片沼泽地上,然后迅速下陷。我拼命挣扎,但越挣扎陷得越历害。淤泥开始没过腰,没过肩,没到颈部。。。。。。”救命!”我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背上全是冷汗。这决不是虚构的电影情节,而是五年前我在企业担任销售经理时常做的一个噩梦,到今天仍旧记忆犹新。
五年前之所以经常做类似的噩梦,是因为当时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正处于一个胶着状态,做了一定的广告投放,市场启动情况却不如人意,同时公司的资金也并不充裕,如果继续投下去,而市场还不启动,公司的现金流就会出现问题,必然陷入困境。但如果停止广告投放,不仅前期的广告投放白白浪费,稍稍开始启动的市场又会退回原处,而且往前走下去必将是死路一条。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接下来究竟是该加大广告投放力度迅速启动市场,还是该当机立断停止投放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求东山再起?究竟哪条路是通向成功的金光大道,哪条路是吞没公司现金的无底深渊?这就成了公司当时争论的焦点,而我作为销售经理,更是焦点的中心。当时那种何去何从的心理折磨,使我到现在想起来都还会萌生出一丝离开营销界,带上老婆孩子归隐山林种黄瓜的去意。
我经常看到广告界人士痛心疾首地批评企业在广告投放上总是优柔寡断、断断续续,以致错失大好时机,从理论上讲,这种批评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广告界人士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魄力,只因为客户进行广告投放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就象周润发在电影中豪赌,可以一掷亿金面不改色令我辈惭愧不已一样,如果赌的是自己的钱,我想发哥恐怕早就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了。做企业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投了大量广告费以后市场推广仍处于胶着状态,而公司推广资金又不是很充裕。这种情况下,广告投放究竟是进还是退?该如何进行判断?判断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些都成了一直存在我心中的悬疑。通过这几年在市场一线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与大家,特别是财小气细的企业一起来探讨一番。
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广告诉求点正确,产品铺市率良好等基础销售工作没有问题的大前提下,可以重点进行基础因素调查与特殊因素调查,并进行综合判断,以决定广告投放的进与退。
首先是基础因素调查,其中包括大家都能理解的广告到达率与广告认知度。很多产品的市场推广在投入了大量广告之后仍处于胶着状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播出了问题,影响了广告信息向目标受众的成功传达,以致白白流失了大量的广告费。而要想判断广告传播的到达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判断广告到达率。调查广告到达率常用的方法为问卷调查,广告到达率调查要避免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必须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到达率进行调查,而不是笼统的到达率调查。首先要清晰的界定目标消费者,再按所在市场万分之一的比例抽样进行调查,如果在广告投放一个月后广告在目标消费者中的到达率达不到30%,则需要首先找出影响到达率的原因:是广告媒体选择有误?时段有误?还是投放频率不够?在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调查并审视后述的几大因素后,就应当及时对广告媒体选择、时段选择、投放频率等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广告到达率短期内能在目标消费者中达到30%的水准。
有很多消费者会说看到你们的广告了,但仅仅有了到达率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广告中的利益诉求是否能牢牢记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还应当调查广告认知度。否则,仅看过了广告,而对产品的利益诉求没有印象,又怎么能促使消费者达成购买呢?如果到达率合格而认知度不合格,则应加大广告投放密度,在保障到达率的基础上强化广告诉求的认知度。
如果调查结果证明广告到达率与认知度一切正常,则必须进行产品特性与广告投放模式审视。重点调查相关特殊因素以决定广告投放的取舍:
一、分析产品特性与广告投放模式:
广告投放模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1、虎头蛇尾式:这类广告的投放模式是先期高密度轰炸,以确保产品的知名度在前几个月内迅速上升,在达到一定的知名度后,逐步减少广告投放,靠间歇性的广告投放对消费者进行提示,以确保消费者保持一定的记忆。
2、循序渐进式:这类广告的投放模式是先期采用低密度的广告,在产品投放初期对消费者进行提示,随着市场推广的白热化或产品旺季的渐渐临近逐步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使产品在特定时段,知名度认知度达到一个高峰值,整个投放呈抛物线式。
3、细水长流式:细水长流式广告投放的特征是按波动较小的广告频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广告投放,确保消费者在任何时候对产品总有一定的印象。
4、狂轰滥炸式:长时间高密度的广告投放,强行将产品信息塞给消费者,始终使消费者对产品信息处于充分认知状态。
产品的特性不同,对广告投放模式的要求也不同,对于购买频率比较高的产品,如消费者每月消费约三次以上的,可采用前期密集轰炸、后期间歇提示的虎头蛇尾式广告投放模式,力求投放初期迅速达成认知与尝试性购买,迅速提高知名度,再间歇进行提示,就能以少量的广告费起到事半功倍的唤醒记忆的作用。而对于消费者购买频率较低的产品,如每年消费在三次以内的产品,细水长流式的间歇持续性广告投放模式就会比较合理,如果也采用前期密集式广告投放结构,因为购买频率低,消费者此刻还不需要购买此产品,等消费者需要购买时,早把广告忘了。而对于一些季节性特强的产品,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广告投放模式,在旺季到来前先期引起注意,逐渐加大力度,确保在旺季到来之前的最佳时间达到足够的知名度与认知度,过早则消费者容易忘记,过晚则失去旺季的大好时机。至于狂轰滥炸式,那是有钱兄弟的游戏,在这里就不多说。
在确认广告到达率与认知度这些基础因素后,市场还未启动,则应仔细分析产品的特性与广告投放模式是否相匹配,并可以此清晰地分辨出此时的市场推广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段,产品特性与广告投放模式不匹配及时调整,如果产品特性与广告投放模式相匹配,可再进行其它相关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二、分析产品利益点的认知时效:
常规的产品利益点有两种类型:
1、迫切需求型:这类产品利益点的特征是简单明确,消费者对此利益点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认可,且需求较迫切。如保暧内衣的产品利益点,能迅速解决消费者冬天穿衣太臃肿的烦恼,使消费者能在冬天也穿上漂亮衣服,显得更苗条、更精神。利益点比较简单明确,且消费者对冬天穿着不臃肿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可迅速接受这一利益点。
2、可有可无型:这类产品利益点的特征是消费者的需求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能拥有产品,挺好。如果不拥有产品,也无所谓。如掌上电脑等产品,其产品利益点就属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需求不迫切。
产品利益点的不同,导致了消费者对产品认知的时效有长有短,对广告投放的要求也不同,一个产品的利益点如果消费者非常容易接受,则广告的投入产出速度就快,反之则会较慢,分析产品的利益点是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还是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对判断广告的投放力度与时效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如保暧内衣,因其能迅速解决消费者冬天能穿得漂亮一点的愿望,利益点容易被接受,广告投入后市场启动就会非常快(竞争激烈后除外)但如果象这类利益点非常明确,消费者也非常容易认可的产品,若在广告投放后很长时间都仍然不能迅速启动市场,就需要再深入地分析其它原因,而且对继续大力度投放就要小心了。而对于产品所提供的利益点并不是消费者迫切需求的或短期内无法迅速接受的产品,如掌上电脑等,短期广告投放的情况下市场不可能迅速启动,需要大力度持续进行启蒙教育。产品利益点认知时效的不同,也是判断广告投放是进还是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调查回头率
在上述几个问题都不存在或是已经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如果产品还是未能启动,则必须非常警惕,这时一个最重要的调查指标就是顾客回头率,一个产品通过广告等手段使消费者达成了首次购买,这还不能算成功,还需要耐下性子多做观察。如果顾客首次购买后回头率极低甚至没有回头客,就应当高度警惕,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回头率与回头客的数量不能混为一谈,关键要观察购买者中有多少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购买,如果达成首次购买经过一定的购买频率后几乎没有人再购买或再购买者很少,则必须仔细研究,究竟是购买频率导致回头客少,还是因为产品的利益点无法吸引消费者或产品以及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不是购买频率的问题,则应立即停止投入,一方面避免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对产品或广告以外的因素进行全面审视,找出问题以图东山再起。
做市场既是一个充实的有成就感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工作,顺利自然高兴,失败必定沮丧。但遇到上述这种不死不活,不进不退的胶着状态时,就不得不承受一种非人的折磨。这次介绍的上述几个判断进退的方法必须综合调查、组合使用、冷静判断,切不可只是简单机械地依样画葫芦。虽然国内外的权威们给我们勾画了市场营销道理一二三,但其实没有一个道理是可以适用所有时间所有情况的,任何高明的方法都是某个时空点的静态的总结,而我们上述的这些方法也只能带给你一些启示,要想真正做到准确判断、游刃有余,光看文章是没有用的,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必须切身去经历,也做一做身陷沼泽的噩梦,才能真正领悟到市场营销的五味文章。